2024
网络安全教育
为进一步普及企业员工网络安全自我保护知识、增强企业员工网络谣言分辨意识、提高预防网络沉迷能力,引导企业员工科学合理使用网络,9月27日,龙港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走进温州格洛博电子有限公司,为在企业员工上了一堂“打谣”普法课。
城东所副所长章圣碑通过描述实际案例的形式,向企业员工详细介绍了网络谣言的危害、传播途径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网络谣言等方面的知识。倡导企业员工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,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、低俗信息和网络谣言,筑牢抵制网络谣言的坚固城墙,共同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。
01
网络谣言是指通过抖音、网站、网络论坛、聊天软件等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、信息。
02
1.自然灾害类网络谣言。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,或者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,扰乱社会秩序。
2.恐怖事件类网络谣言。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信息,引发公众恐慌,影响社会稳定。
3.捏造犯罪类网络谣言。指捏造骇人听闻的犯罪信息,引起公众愤怒、恐惧等情绪,同时影响当事人的声誉,扰乱正常生活秩序。
4.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。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,引发公众抵制,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。
5.个人事件类网络谣言。指针对某些个人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,侵害当事人隐私,并造成不良影响。
03
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、断章取义、移花接木等特点,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:
1、文章发布的权威性。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,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,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。
2、内容观点的客观性。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、以偏概全、断章取义、极端言论、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。
3、浏览页面的健康性。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,将色情、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,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、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。
04
在网络上编造、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,根据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、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。
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在此提醒,希望广大网民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保持理性思考,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,请大家提高防范意识,自觉做到以下三点:
1.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,文明、绿色上网,不制造谣言;
2.要增强社会责任感,树立科学意识,不被网络谣言蒙蔽,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;
3.增强辨别谣言、抵制谣言的能力,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。
对编造、散布谣言、故意扰乱公共秩序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,一经查实,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让我们争做网络谣言“粉碎机”
以时代新风
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
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